最新!全球首个“超阶零碳建筑”在青岛启用

来源:央视新闻建设库9 阅读2025/08/25

8月24日,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,标志着我国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进展。

之所以叫“超阶”,是指除了光伏发电外,大楼还通过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实现100%绿能替代

图片

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启用

实现100%绿电的自给自足

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高117米,共有23层办公区,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。

  • 大楼东西南三面披上“发电外套”

大楼的零碳方式与传统的屋顶加装光伏不同,东西南三面都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,相当于给大楼披上“发电外套”,直接提供直流电不仅可以就近使用,还可以有效避免直流电转换交流电带来的损耗,为大楼提供25%左右的绿色能源,一年减少碳排放近500吨。

图片

  • 大楼底部设有“隐藏能源”

在大楼底部还安装着“隐藏能源”,14块淘汰的汽车动力电池在这里继续发挥余热。电池每天进行一充一放,不仅可以将光伏玻璃幕墙产生的多余电量存储在其中,在深谷时段电网内大量无法消耗的清洁能源也可以以每度0.22元的低价进行存储,供用电高峰期或雨天阴天使用,有效调整用电负荷。

总台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些“隐藏能源”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实时对电池进行监测,一旦发生热失控,挂钩便自动脱扣,电池也会掉到正下方的水池中,与其他的动力电池形成隔绝,保证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。

图片

  • 楼内上万个传感器实现全自动交互

据了解,数字化系统给整个零碳大楼带来有效支撑,通过多方案对比,将传统的变电站、配电站等五大站点合一,实现100%绿电的自给自足。

大楼内安装的近24000个微小传感器,有效替代室内的传统开关,实现人与大楼内灯光、空调、电梯等全自动交互——

通过扫描人脸便可以实时感知员工需要去的楼层,并立刻安排最近的电梯对员工进行接驳;

当员工来到办公区时,灯和空调会自动打开,离开后也会自动关闭,有效实现节能减排。

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,“绿电的消纳,我们大概每年能节约2500吨的碳排放”,通过数字化大幅度降低大楼的投资成本,接近20%到30%,运营效率提高30%,用能成本也节约大概30%。

“超阶零碳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个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。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赵越认为,大楼实现100%绿电的自给自足,形成零碳建筑新模式,利于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,标准化集中管理也避免电池分散处置的环境风险。

新能源汽车给大楼反向供电

员工享受差价收益

除了设置“隐藏能源”,在这栋新投用的大楼里,藏着新能源汽车给大楼反向供电的黑科技。

相对于传统机械泊车的烦琐,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全自动极速立体泊车系统,不仅在建造初期就节省了0.5亿元的建造费用,使用起来也更加智能高效。

车辆停到指定区域后,机器人便会自动对接、调整车辆位置。再通过精度高、稳定性强的轨道系统结合齿轮驱控技术,实现机器人在轨道上带车快速、精准地移动和启停,单辆停车效率最高可以控制在35秒内。

在这套停车系统中,反向供电的“秘密”藏在一个只有碗口大小的设备。

有了它相当于在新能源汽车底部安装了额外的充电口,当车辆停稳后,充放电机器人就会进行自动链接。链接成功后,数字化系统就会按需分配,对大楼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。

图片

充放电机器人接入时,可以对车上的动力电池进行“毫秒级”体检,当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指标不符合大数据库内同款电池的综合指标时,就会在29秒内将车移动到安全的位置,并根据电池热失控程度对车辆进行梯级浸没,避免危险发生。

图片

目前,每天只需要300辆车为大楼各提供10度电,就可以为大楼解决近一半的能耗,每位员工还可以享受每度电差价1.2元的收益。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完全采用汽车反向供电的模式,保证大楼正常稳定运行。

赵越表示,通过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统,大楼成为电网的柔性调节节点,可以配合电网削峰填谷,缓解高峰用电压力,同时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,其离网运行能力可以确保关键负荷不间断供电。

零碳场景融入生活

加快清洁能源网形成

近年来,我国零碳建筑、零碳园区遍地开花,生活中也融入各式各样的零碳应用场景,“零碳”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?

广东大三门岛,荒废的海虾养殖场不仅实现渔光互补,还在一旁配备1万千瓦时的“超级充电宝”,白天多余的电量可以进行存储。山顶新加装的一台200千瓦的大型风机,也可以在夜晚为村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电源。

村民以前在岛上通过柴油发电,一度电的成本要近3元,现在不仅降低到0.62元,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南方电网获取额外收益。村民实现了用电自由,岛上的游客也多了起来。


图片

山东济南,一条全国最长的“温暖动脉”出现在城区中。“聊热入济”长距离供热工程总长约130公里,将聊城两座发电厂的余热送到济南,不仅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供热需求,在每年采暖季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万吨。

图片

贵州贵安智算中心集群,目前在为全国各地提供着零碳算力。浸没式液冷散热配合上氟泵空调的自然冷却技术,不仅可以拥有更快更精准的算力,还可以有效节省电力,降低碳排放。

屋顶配备的光伏矩阵与分布式风能组成微电网,也使绿电覆盖率达100%。南网数字集团驻贵安数据中心项目经理卢才漂介绍,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200吨,相当于植树80万棵,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。

图片

数据显示,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.8%下降到2024年的53.2%,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39.7%,高效清洁的能源网络正在加快形成。

赵越表示,高效清洁能源网络,首先有利于守护绿水青山,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,对于企业来说,将显著提升企业绿色能源消费比例,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。高效清洁能源网络的构建将创造更加绿色、智能、普惠的美好未来。


最新文章